加拿大學佛院

《世法哲言》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十)

凡成器者必先嘗其酸甜苦辣之味,而後成德,弗體于劣,何識美滋味乎,何以故也,于糖水而生者至貴也,由是故弗識于艱而成之雄,立于飄然不知所為,何德之具,無德則人皆遠之無助,單獅之立器弗可成也。
凡是世間上成器的人,都必領自然嘗夠人生酸甜苦辣麻的滋味,也就是說要經過種種艱難困難的磨練,最後才能成功,成為有道德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十)

這個明道之言語告訴我們,所有社會上的一切事情之成功,基本上可以這樣說,都是在挫折當中吸取教訓,在失敗當中取其經驗,如果由於一次的失取,便不再進一步的去爭取,退了下來,這種人就是一種無知俗人、無能之士,永遠沒有前途。迎難而上,遇到困難,不怕困難,想辦法克服困難,堅決上去,這種人就是聰慧之人。但迎難而上,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積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九)

凡是那些既沒有能力、品德又低下的丑劣之人,大多數都抵賴、誹謗、嫉妒有才幹的人,有才幹的人往住無端遭到這批無能、無知識的劣惡之徒的誹謗、詆毀,其實他們做出的不良行不僅使他們自身受到傷害,還給事業帶來影響,給社會造成損失。無數的事例說明了這樣一種現象,無能無學的人,大部分是要破壞有才有識之士的。而具備道德的有學問的人則大数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八)

在社會上所有做一切事情,要成就一切業績,都必須首先要具備信心、信念、信仰,這是最基礎的條件,具備此條件以後,才能去實施,所以具信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。同時,具信要信正,如果信心不正,聽信旁言,最後也得失敗。信正就是要斷理準確,確定自己崇信的是否屬於真理,並且鑒於這種道理而具備信心去爭取獲得,那麼正如哲言中所云,具信方能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七)

凡是誇讚自己如何對如何好、如何了不起的人,實際上這類人已經有很大的錯處了,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落入錯境並且知道也不承認,因為他說他自己什麼都好,自己什麼都行,他怎麼會承認他自已有錯誤和缺點呢?但為什麼這種人處於嚴重錯誤之中呢?因為他誇讚自己,喜歡炫耀自己的長處而不說自己的短處,眾人聽了以後,就會反感他,就會不喜歡他,就會覺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六)

凡是有大學問的人、道德高尚的人,他並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大學問家、大道德家的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,從細微末節做起,點點滴滴的累積起來,才成為了有淵博學識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善知識的。正如公路雖然又寬又長,實際上它是由很小的沙粒和石頭匯聚在一起,逐步逐步累起來的。我們人也一樣,要成為大德,絕不能忽視小品、小節的善益行為,枝節上都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五)

凡是一切幸福的得來,都是由辛勤艱苦的勞動換來的,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。凡是要成就自己的事業,必須應當勤奮地去爭取,要勤奮爭取,自然就有勞累和辛苦,甚至予有打擊和痛苦,但只耍你不退步,繼續前進,繼續向自己奮鬥的方向克服一切困難去爭取,雖然苦了,最後取得的目的、出的成果畢竟是幸福,因此古人有一句話叫苦兮由福兮,苦過以後自然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四)

凡是知道自己的錯誤而不改正的人,這種人已經犯了一個大錯誤,因為知錯而不改,本身就是一種錯上加錯的行為,這就叫做持錯隨行,不願意把自己的錯誤、缺點、毛病棄掉、拋之,所以說這種人的行為其本質就是錯誤的,因此得來的果是不能進步,無論從物質或精神方面,他都是滯步不前的,如果要取得成就,必須首先要去掉自己的錯誤,所以說果是不能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三)

凡是稱為棟樑之材的大樹,往往是經過鍛煉,頂立於天地日月,飽受風寒暑濕之侵而長成的。這些樹在荒山野嶺之中受盡一切艱苦磨難,頂受了數不清的風霜雨打,經過多年的鍛煉,最後才能成為一棵很高很壯的大樹。但如果把一梱樹種植在室內,不管怎麼長,就是頂立於屋頂,它也是黃胎萌芽,它沒有受陽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潤,沒有在風雨中得到鍛煉,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二)

具智者數語之談,眾所大悟,無才士論經據典,眾無所得,言多者非才橫,君子參之。喜歡誇誇其談,一張口就有說不完、道不盡的廢話,為了表白自己的才華,而費盡一切力量比手劃腳,結果所有的人聽了他的話以後感到莫名其妙,滔滔不絕的殘詞亂語與正題毫不沾邊,這種人實質上是没有才華的人,是没有真知實見的人。真正有本事的人、有才學、有知識的